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我说消费观念
正文

我说消费观念

钱不值钱了。这话一般是说物价太高,货币贬值。比如说我们这些老头子,过去理个发两毛五,至多三毛,而这会要七八块甚至十多块。那时候家里来客人,陪着进馆子吃顿羊肉,一碗也是两毛五或者三毛。这会三两个人吃一顿羊肉,就得多半百元。老家伙们实在是接受不了,很少有下馆子的,一说经济二说干净卫生,实则是心痛那两钱。一辈子省吃俭用惯了。

30多年,物价涨了二三十倍,几乎年年在涨。老百姓习惯了也就习惯了,可经不住物价继续涨。今年夏季鸡蛋居然涨到5块多。超市搞活动,鸡蛋便宜几毛钱,队就排的老长老长,大半都是些没事的老汉老婆。他们偶尔发些牢骚,有人就说了,想想自个工资涨了多少倍?物价不涨,公家一个劲的给你涨工资做啥?这就叫平衡。所以心理也要平衡。

想想也是。

我拿40多块钱工资的时候是“双职工”,城乡人都羡慕。我和妻实行AA制,她在娘家吃住,每月工资交给她妈,博得全家人的满意。我呢,在单位吃饭,一月花不到十块钱,除了间或之间买件衣服,平常总觉得手头宽宽展展的。那年涨工资,40%比例,我是双职工,评议时没有我的份,我觉得不公道,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各方面都表现不错,却不敢提意见。那时把钱看得太重了就是“思想有问题”。有了孩子以后,我家又实行了共和制,每月花消一分工资,另一分作为积蓄,存入银行。几年下来,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1987年,县上号召职工盖私房,我那时很忙,就把工程大包给一家工队,8500元,年底入住新房。当时人们都很羡慕,主要是我能有这么多的钱。

大家都是在一样的经济环境下生活,不是我有钱,而是钱值钱。那时候我就觉得农村有句话很有道理: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一世穷!

1993年套改工资,我每月一下子拿300多元钱。物价基本稳定,消费习惯依然守旧,人们都觉得手头宽展了许多。我于是加大了储蓄力度。迈入中年,家庭观念日益增强,经济负担渐渐加重,有种日月不催人自老的哀叹,攒钱防老成了自觉意识。几年下来,我的积蓄完全应付得了家中的大小花销。不料儿子结婚以后,他们要开服装店,这就需要结借了。有两位战友在经济大潮里摸爬滚打,渐渐有了些实力,我去找他们,慷慨倒是慷慨,却让我打个借条,我心中老大的不悦,认为他们瞧不起我的人品和赏还能力。后来一想是我自命清高,经济手续,就该一清二楚,所谓人熟礼不熟嘛。我借了2万元,不到三年就还清了。我凭自家的储蓄能力,很快实现了既无内债又无外债。人活到这会,活到这份上,就觉得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自信、自在、自豪,沾沾自喜,看世道也是美好的。

市场经济确实搞活了经济。为了让国民适应这种变化,公家先后大幅度的涨了几次工资。然而水涨船高,物价节节攀升,人们又觉着钱多得没了意思。有人戏说,市场经济就是把一块钱变成了一毛钱。钱的数目字大了,而价值却小的很了。钱还是不够花。

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很清楚,现在的物资是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也能买得起什么,手头总是松翻得多。只是我们的消费观念仍然适应不了经济形势的飞速发展罢了。毕竟工资的涨幅高于物价的涨幅啊!

这些年来,我在家庭仍然实行计划经济,除了必要的花销,积蓄明显的多了。我见一些年轻人盲目消费,就觉得浮躁。我说我买的起小轿车,也可以炒房,但我觉得那只是一种显摆。消费在任何时候都应当是量力而出,不可赶时髦。看到一栋栋楼房空着,一辆辆小车开过来也空着,我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社会消费观念乱了啊!要讲究消费实力,这种实力只能建立在自我能力的基础之上

我一辈子自食其力,老了还认为自己是个“啬皮”,舍不得花钱。我从不进馆子吃饭。自己做饭既是个乐趣又能锻炼思维和身体,吃起来热活干净,更重要的是省钱。我在家做一碗炒卜刀,只需两块钱成本,而在街上就是五块。这样省下来,我就比别人钱多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节约的潜力实在是很大很大,需要我们这些老年人去倡导。别一味的埋怨物价飞涨,也怪怨自己不会打算,不会节约,不会过日子。

我手头还是有钱攒着。有人说老了还攒钱做啥?这话还是浮躁。有道是“钱使人的精神”,人越老越心痛钱,啥原因?他是求得心理踏实,他要为儿孙们有个好的交代。他觉得身后最能感动儿孙的就是有笔财产吧!赤条条来赤条条去,那是戏言呀。

(2012年10月9日)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3: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