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孩子送到幼儿园里后,走到路边听到喇叭里重复着有气无力的卖红薯的吆喝声,循着那声音望去,看到一三轮车的鲜红薯十分诱人,走上去有好多送孩子回来的人围在那里。十斤以上的每斤一元,于是我买了十一斤鲜红薯提着回家。
回来的路上我想,我为什么会去买人家的红薯。在这一买一卖的过程中,就有市场的因素在里面。首先是人家的红薯好,其次是自己的买红薯的需求。有时,我们为什么会对市场缺乏信心呢,是因为自己没有好的产品,还是没有需求?或者是既有市场的需求也有好的产品,但是却没有将二者联系起来的吆喝声?
其实更多的时候并不是没有需求和产品,而是缺乏将产品和需求联系起来的吆喝。我们会对这个吆喝声不屑一顾,或者根本看不起这个吆喝,认为这窘迫的表现,会被人看不起。其实,那个卖红薯的人在不停地吆喝这才是正常的,倒是其默默无闻才是不正常的表现。
只要有了好产品,为什么不去吆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