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醋本无言物世人戏说之
正文

醋本无言物 世人戏说之

福建省浦城县文体局:甘跃华

一提到醋,我们的脑海中便自然而然会涌现出若干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俗语来,如“争风吃醋”、“添油加醋”、“风言醋语”、“打翻了醋坛子”、“半瓶子醋”等等。

事实上,醋早已与我们结成了亲密的生活伙伴。

就说菜吧,我们的日常菜谱中好多菜没有了醋就不成为其菜了。比如,西湖醋鱼、糖醋排骨、醋熘白菜、老醋茄条、肉皮酸辣汤……等等这些菜倘若没有了醋,名从何来?味从何出?

此外,在我们闽北,醋还有一种特殊功能,如果有人用餐时不小心被小鱼刺或者鸡鸭等小骨头卡住了喉咙,旁有内行者便会大声疾呼:“快、快,含一口酸醋。”于是,其人吞下一大口醋,兴许小鱼刺或小骨头便被醋所软化而轻而易举地吞下或吐出来了。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每一寸土地都弥漫着文化的气息,每一缕空气都流曳着文化的精灵。举凡世间万物只要我们有心去解读、用情去相连,似乎都可以和文化搭上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姻缘。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家具文化、建筑文化等等无不与中华文化大树根相拥、叶相连。

毫不例外,醋,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先说一说醋的发明。

我们知道,酒是杜康所创造,曹操的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千古流传。据传,醋则是杜康的儿子黑塔所创造。于是,中国历史上便出现了一种颇为有趣的现象,黑塔是杜康的儿子,而醋也可以称之为酒的儿子。

就在杜康发明了酿酒术的那一年,他举家来到江苏镇江,在城外开了个小作坊酿酒卖酒。这天,黑塔忙完了工作,给缸内的酒糟加了几桶水后,又兴致勃勃的一口气喝了好几斤米酒,随后就醉醺醺的回马房睡觉了。突然,他迷迷糊糊看见一位白发老翁,笑眯眯的指着大缸对他说:“黑塔,你酿的调味琼浆,已经二十一天了,今日酉时就可以品尝了。”说完老翁便不见了。回想刚才梦中发生的事情,黑塔觉得十分奇怪,这大缸中装的不过是喂马用的酒糟再加了几桶水,怎么会是调味的琼浆?黑塔大步走进父亲房中,将刚才梦中所见告诉了父亲。杜康听了也觉得神奇,便跟黑塔一起来到马房,一看大缸里的水的确与往日不同,黝黑,透明。用手指蘸了蘸,送进口中尝了尝,果然香酸微甜。杜康又细问了黑塔一遍,对老翁讲的“二十一”天、“酉时”琢磨许久,还边用手比画着,突然拽住黑塔在地上用手指写了起来:“二十一日酉时,这加起来就是个‘醋’字,兴许这琼浆指的就是‘醋’吧!”

由是,醋诞生了;由是,镇江陈醋名满天下了。

讲到醋,不得不讲到“吃醋”。当然,这里所提的“吃醋”并非用口而吃,而是用心而吃、为情而吃。它的含义指的是男女相恋时有第三者介入所发生的争风吃醋现象,是男女之间“嫉妒心”的代名词。此外,某些人看到别人受到表扬奖励、或在工作上取得突出的成绩或在某个领域取得骄人的成果,心存嫉妒,眼红别人,患了红眼病,这种状况通常也被戏称为“吃醋”。

说起来,这里还有一个挺有趣的典故。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犒赏宰相房玄龄帮他夺取王位、统一天下的大功,准备送给他几名美女为妾。可是房玄龄却不敢要,为什么,因为家有河东吼。李世民听后笑了笑没作声。这天李世民派人把房夫人叫进宫来,亲口对她说:“朕想给宰相娶妾,好接续房氏香火,夫人意下如何?”房夫人说:“绝对不行,他要娶妾除非我死了。”李世民看到她如此坚决便说:“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答应给宰相纳妾,要么喝下这碗毒酒。”不料,房夫人听罢,竟然毫无惧色,端起毒酒一饮而尽。结果房夫人并没有死,倒是被酸的流下了眼泪,原来,碗里装的不是毒酒而是醋。

这位房夫人宁愿被毒药毒死也不同意丈夫娶妾,醋性之大、心意之决,确为千古趣谈。

醋,原本就是一种调味品,但是,经过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不断演绎升华,却从酸溜溜的味道中推延出了许多引伸意和象征意,绽放开了一朵别有一番韵致的民族文化之花。不过,有意思的是,我们放眼有关醋的话题,它们好像基本上都包含着某种的贬义性或嘲讽义。

最常见的是“争风吃醋”。

“争风吃醋”最直接的意思就是指因男女关系而妒忌、争吵。这种现象,报纸杂志上登得多、电影电视上演得多、大街小巷中我们听得多、日常生活里我们见得多。其实,争风吃醋并非好事。但有些“风”好像又不得不争,有的“醋”好像又不得不吃。比如,丈夫在外面找了小三,作为妻子的该不该争这个“风”、吃这个“醋”?比如,热恋中的另一方脚踏两只船,在和你山盟海誓的同时,又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你会不会去争“风”、去吃“醋”?答案应当是肯定的,遇到此类情形,不仅该争、该吃,而且必须争、必须吃。不过,这其中自然存在一个如何争、如何吃的问题。闹个翻天覆地或跳河或上吊两败俱伤,这是一种方法;用真诚的爱换回对方出轨的心破镜重圆,这也是一种方法;理智面对温和应付好聚好散,这同样是一种方法。情况不同、性格各异,结果也不同,所以,难以统一。可是,如果是因他人取得工作成就而吃醋眼红,从而采取孤立、嘲讽或造谣中伤等方式去进行攻击,这可就大大不可取了。

“添油加醋”也不是什么好听的话。

“添油加醋”是一种比喻意,说的是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为了夸大,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这种现象和我们一直追求的事实求是的作风是背道而驰的,这种事情在我们的工作或生活中也不少见。喜欢造谣生事的人往往会使用这种小技俩扩大矛盾、激化事端;喜欢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人则会运用这种武器用上司的只言片语谋取私利。无论是前者也好,是后者也罢,这类人久而久之,最终必然会暴露出其庐山真面目而遭人唾弃。

“半瓶子醋”更是一句形象的语言。

“半瓶子醋” 出自山东方言“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比喻稍有一点知识而知识并不丰富,略有一点本领而本领并不高强的人。这类人总是喜欢卖弄自己的知识。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如果给戴上了一顶卖弄的帽子绝对不是好事。因为,知识是真实的载体来不得丝毫夸张,本领是练就的功夫容不下半点虚假。有的人喜欢“半桶水晃得紧”, 有的人喜欢“五十斤力去挑一百斤担子”,这类人到头来大都将原形毕露成为众人的笑柄。

醋本无言物,世人戏说之。从一个简简单单的文字引发出了一番感慨,说来有趣有味,但若深究其理,似乎也有一些值得人们思索的地方。

这也许也是中国文化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养吧。

2013-3-8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7: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