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岁月悠悠聚粮崮(2) |
正文 | 岁月悠悠聚粮崮 (二) 聚粮崮曾经像一位善良的菩萨护佑着周围的乡亲们。 民国末年,社会动荡,灾害频发,百姓民不聊生,整个中国匪患突起。聚粮崮地区也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演绎了一段匪患的历史。 离聚粮崮最近的是花龙潭村,村民为了防止土匪的侵扰,自发组织,将聚粮崮建设成一处躲避土匪的暂居地。聚粮崮本就是一处天然屏障,四面绝壁,唯有北边可登上顶部,他们将此处用石块垒砌近十米高的石墙,按上大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听老人们说,来此抢劫的土匪多是沂水泮池一带的农民,平时在家耕种土地,每到秋收之后,相约组织起来,告诉家人说外出做买卖,其实就是到花龙潭一带绑票抢劫。起初,当地老百姓早早预防,将值钱的东西一起带到山上,这些临时土匪主要是勒索银元、珠宝、钱币类值钱的东西,对粮食,衣物等日常用品不感兴趣。最初几年,当地老百姓因为警惕性高得到了聚粮崮的良好保护。这些土匪如果发现花龙潭一带的村民已经有所防备,就会继续北进,寻找合适的地点。 有一年,秋收刚刚结束,村民晚上成群结对在街上闲聊,这是农村的常年习惯,洋河村派人到花龙潭送来了鸡毛信,信上插有三根鸡毛------特急,写有四个字“信到人到”,意思是:信到了,土匪也就来了,要抓紧转移,防备土匪抓人。 鸡毛信是当时的区政府从临朐派人送来的,消息是很准确的,可村民不以为然,“能那么快吗?难道他们会飞?” 实际情况是已经在人群外发现了陌生人,来的只是探子,人数极少不敢行动。村民开始打罗敲鼓,组织起来向聚粮崮转移。漆黑的晚上,蜿蜒崎岖的山路,人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进,特别是老人、抱着婴儿的妇人和小孩,走起路来速度十分的慢,但人们心里急啊,平时要歇好几次,现在不行啊,汗水一个劲地往下趟,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一不小心手中的物品就会掉了,赶紧寻找。可是再累也要坚持啊,几小时后,大部分人到了山顶,一部分老人带着孩子到了山门外实在走不动了,也以为只有几米远了,休息一下吧!可她们困了,坐下就打盹,睡意浓浓。不一会儿朦朦胧胧地听到一位老太太喊:快走啊,人来了!大家听到了,可就是站不起来,又要睡去;一会儿功夫,那个声音喊得更急了:你们还不快走,他们上来了!有小孩也大哭起来,村民被惊醒之后,匆匆忙忙进入山门。刚刚关上大门,土匪已到跟前,多险啊!村民想起那位喊了两次的老太太,却发现根本没有其人。村民十分纳闷:谁喊的。直到解放后,人们每次谈起这件事,总感到奇怪,一位老太太在漆黑的高山上,来无踪去无影的,会是什么人?窦玉民的母亲说:那不是凡人,是一位神仙,救了我们大家. 聚粮崮就是一位善良的神仙,护佑着周围的乡亲。 晶湖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