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舆情风云 |
正文 | 尚未接触党群工作之前,总是怀着敬畏的心情去仰视它。思想政治上的事情往往都是虚无飘渺、高深莫测,对于货真价实的理科男来说实在难以捉摸。三周前被告知到党群驻勤,看来这是一场不可避免的交锋。 刚刚到这里大脑一片空白,过了几天,多了“看文件”、“读报纸”、“写新闻”几个新词。一天中午,肚子叫着告诉我下班的时间到了,突然被主任叫去对春运工作进行了指示。综合之前的工作一总结,原来我的任务是搞宣传。春运期间树起了此次交锋的头号大敌——舆情监控。 所谓舆情实际上都是指的负面新闻,我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负面新闻,然后将对企业不利的信息朝着正面的方向引导。听起来很是高端,其实就是坐在电脑跟前看新闻。后来发现新闻里基本都是过滤过的信息,一般不会有舆情存在,在高人指点下我将重心放在了微博和贴吧。于是就变成拿起手机刷微博,电脑跟前看贴吧。要说这是工作,可能会觉得太过闲情逸致,所以我暗下决心,发现舆情就要将正面引导工作干实在。 长期以来和贴吧、微博打交道,倒发现网络上多是人才。他们都是小说家,很会编故事。我算看明白了人类的想象力是多么可怕,凭空捏造的情节居然可以如此生动形象,呼之欲出。结果把这里搞得乌烟瘴气,灰蒙蒙看不清真相。 我想起前几日晚上和女友逛街,走在路上,不时地可以看到一些十二三岁的小妹妹背个包包,提一桶玫瑰花开始寻找目标。 “不是还有两三周才是情人节吗,这群熊孩子行动得倒是挺早。”我正和女友开玩笑道。 “哥哥,买只花送给姐姐吧,大姐姐长得这么漂亮!”一个小女孩窜到我跟前,递出一支玫瑰一脸的笑容。正直春寒,小女孩通红的脸正好和玫瑰交相辉映,定力不足的人该会马上掏钱买上几只。我是过去干过卖花这档子事的,其中的细节自然比较清楚,“天价玫瑰”不是任谁都能承受的。我拉着女友的手,扭头就走。小女孩急如闪电,立即挡在我前面,“哥哥,你就买一支吧,姐姐那么爱你。” 小女孩娇滴滴的声音拖得老长。“多少钱一支?”我尝试着问了问价钱。“不贵,50。”小女孩又摆出天真的笑容。“这就没有办法了,本来就是出来散散步,钱没带够。”我认真解释道。小女孩摇了摇头依旧是高高地举起玫瑰。无奈之下我只能苦笑着说:“小妹妹,其实她是我姐。”女友一听也连忙解释道:“对对对,他是我弟弟。”小姑娘到是没好气地说:“不对,怎么看你都比她岁数大。”弄得我苦笑不得。几经周旋,终不得果。只能在自己身上搜刮仅存的财物。“你看这么多行不?”我掏出一张十块三张五块还有两个硬币。小姑娘眼光扫到了女友身上,我连忙解释说:“她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我就这么多了,卖不卖?”“好吧,好吧。”小姑年接过钱,将玫瑰花塞到我手上,转身离去。夜幕中,渐渐消融身影,隐约飘出娇滴滴的声音:“哼!小气……” 同样的事实:路遇卖花小女孩,我花27块钱买了支玫瑰。一旦到贴吧里,到微博上就不是那么好说了。经过层层加工它可以变成小女孩死缠烂打,紧追不放,硬是要人花高价钱买她的玫瑰,钱没有给够,还吐槽“小气”。也可以说是理科男不懂情调,给女朋友买支玫瑰还拖拖拉拉,毫无风度。甚至可以说成是小女孩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冒着严寒出来卖花。一对情侣毫无同情心,坚决不买。最后小女孩苦苦哀求,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才妥协买下,结果钱还没有给够…… 网络上很多事件都是这样的,基于同一个事实却有着千差万别的说法。特别是在舆论战中,真相是断然不会浮于表面的,往往会被各式各样故事掩埋在最底层。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谁讲的故事生动、精彩,谁说的就是真相。 看来控制舆情的走势,要先学会讲故事。故事讲得好,工作才能干实在。于是我开始学会写网评,必须写得好才行,这样网友才会支持我给的真相。 有一天我逛贴吧,看到有人评论到:楼上五毛。“五毛”是什么意思,上大学时就经常听到这个词。带着疑问,百度一下。原来“五毛”是指雇佣型网络评论员,传闻写一篇网评收入五毛,故得“五毛”之名。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